新華社發(fā)布國內首條MGC視頻新聞,媒體大腦來了!
新華社26日在成都發(fā)布中國第一個媒體人工智能平臺——“媒體大腦”(mp.shuwen.com),向海內外媒體提供服務,探索大數據時代媒介形態(tài)和傳播方式的未來。
在成都舉行的第五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(yè)融合發(fā)展大會上,新華社還發(fā)布了首條MGC(機器生產內容)視頻新聞,這條時長2分08秒的視頻由“媒體大腦”中的“2410(智能媒體生產平臺)”系統(tǒng)制作,計算耗時只有10.3秒。
↑第一條MGC(機器生產內容)視頻新聞
“媒體大腦”本月初由新華社社長蔡名照在第四屆世界互聯(lián)網大會上首次披露,引起中外媒體強烈期待。
新華社26日正式發(fā)布的“媒體大腦”,提供基于云計算、物聯(lián)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(AI)等技術的八大功能,覆蓋報道線索、策劃、采訪、生產、分發(fā)、反饋等全新聞鏈路。
據了解,“媒體大腦”八大功能包括:
2410(智能媒體生產平臺)、新聞分發(fā)、采蜜、版權監(jiān)測、人臉核查、用戶畫像、智能會話、語音合成。
國內各媒體機構均可在認證后使用“媒體大腦”的各項功能和產品。
“今天是值得記錄的歷史性時刻,人工智能與媒體間的融合將更加深入、全面?!毙氯A社副社長劉思揚26日在第五屆中國新興媒體產業(yè)融合發(fā)展大會上說。
他和來賓共同見證了“媒體大腦”生產的第一條MGC(機器生產內容)視頻新聞——《新華社發(fā)布國內首條MGC視頻新聞,媒體大腦來了!》。
MGC新聞,即運用人工智能技術,由機器智能生產的新聞。其生產過程是:
首先通過攝像頭、傳感器、無人機等方式獲取新的視頻、數據信息,然后經由圖像識別、視頻識別等技術讓機器進行內容理解和新聞價值判斷。
依托于大數據的“媒體大腦”會將新理解的內容與已有數據進行關聯(lián),對語義進行檢索和重排,以智能生產新聞稿件。
同時,人工智能還將基于文字稿件和采集的多媒體素材,經過視頻編輯、語音合成、數據可視化等一系列過程,最終生成一條富媒體新聞。
劉思揚強調,
“媒體大腦”和MGC新聞的出現(xiàn),不是要取代記者和編輯,而是在更高層面上,把人與物的延伸連接起來,更快、更準、更智能地獲得新聞線索和新聞素材,賦能記者和編輯,幫助媒體提高生產力。
媒體大腦可能不是未來媒體發(fā)展的唯一方向,但一定是其中一個方向。
劉思揚表示,
人工智能平臺正在成為媒體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的基礎設施,我們愿意為未來互聯(lián)網發(fā)展做出媒體人的貢獻。
“媒體大腦”由新華智云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(fā)。成立于2017年6月的新華智云,旨在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媒體,促進媒體的深度融合、跨界融合。
攝影與攝像
信息科技 - 國家級期刊
現(xiàn)代信息科技
信息科技 - 省級期刊
美術大觀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田徑
體育 - 國家級期刊
統(tǒng)計與管理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科技經濟導刊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喜劇世界
中國文學 - 省級期刊
時代教育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現(xiàn)代物業(yè)
合作期刊 - 省級期刊
唐山文學
中國文學 - 省級期刊